人文畫家 美學講座

澄清透明樸拙孤寂

借侘寂心來描繪德國北海孤島的光與影


子曰: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悅乎?
台德藝術家聯展前 洪建德自序
我謹代表中德文經協會的台方,以繪畫來歡迎來自德國的朋友。曾子曰: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我以幾幅水彩畫來與德國的同好藝術家,一起共襄中德文經協會80歲生日的聯合畫展盛舉(圖1, 2),欣喜充滿。


我喜歡逛美術社,喜歡嘗試新媒材,無奈醫務繁忙,一年僅數次週末有暇創作,常嘆藝術人生不能盡興。水彩以德國史明克荷拉達姆廠牌Schmincke Horadam為主,英國溫莎牛頓windsor & Newton為輔,都是千年不褪色的永固耐光顏料,畫紙也選擇台灣能買到、最高級的雅敘法國無酸性粗面紙arches 850g rough acid free paper。我希望能藉著有高雅藝術修養的廠家,達到我心中澄清、透明、樸拙、孤寂的意境,遠離豔麗媚俗的大紅大綠,以接近自然的心,來記錄大自然的光與影。
中德文經協會80週年 台德藝術家聯展消息稿
洪建德醫師接受中德文經協會之邀,以4幅對開水彩畫(約20F號作品),記錄德國北海之濱的莞爾小島-敘爾特的點滴回憶,來連結遠自德國的藝術友人,這些人都是漢堡與其都會區的德國人,由於友台社團竹友會的姐妹會關係,雙方長年互有來往,敘爾特就在漢堡市外海,所以是他們所熟悉的北海區域內。
畫中有洪醫師40年來,對德國人文藝術、學問扎實的工夫,對德國山海的戀眷,以及與德國友人長期精神與肉體的羈絆,所一起作用形塑的具象美學。洪醫師自學歐洲透明水彩正統畫法,並追尋東方澄清、透明、寧靜、平和、樸拙、孤寂的侘寂心,表現特有的東西融合的人文風格,進入日耳曼時空隧道中探索。這個台灣人文醫師與德國畫家不同空間的創作機緣,歡迎各界先進與同好蒞臨指導,並體感時空旅人洪建德的跨界修行。
時間:102年11月16日至22日下午結束。
開幕:11月16日 週六上午10點
地點:台北紅館(華山文創園區紅磚六合院西四棟) 杭州北路1號審計部旁



時空旅人的創作說明

大家平時看到我的是新陳代謝科的醫師,每天沒入病人堆中,幾乎不能喘息。我共享他們的身體味道,內心與社會的心境,與有形與無形的病痛,並苦口婆心地啟發他們自己照顧自己的能力,每看完門診,都心力交瘁,但是身心未恢復前,又有門診。
我肉體需要呼吸,靈魂需要吸收新能量,心靈需要療癒,於是我遁入時空隧道中,或寫書為文,或照相攝影,或旅行美食,或瀏覽網路,或沒入衛星電視的高畫質影音中,或單純發呆而不自知,譫妄身處地球何時地?我乘著飛翔的翅膀,自由自在,漂流在前世今生的語言文化中,消失了時區,倘佯跨界的樂趣,置身於自己坐忘的桃花源中,我變身時空旅人。突然鬧鐘或電話喚醒了我,剎那間,回到今生今世的磺溪畔,土、木、紙、草構築的潺蟬軒。
我選擇北海敘爾特島水彩畫,與交流的團體成員地緣相關,這是個大自然保護區,有連綿的腳踏車道(圖3),與沿路自然灌木群與遍地野生花海(圖4),和熙清新的涼風吹在臉頰,吹進衣袖,素朴自然又好吃的餐廳(圖5, 5A, 5B),便捷的公車與承載腳踏車系統(圖6),帶給全家難忘的暑假快樂的時光。



菲士蘭族歷史的敘爾特島Sylt

德語發音[ˈzʏlt];當地方言發音Söl(圖7),丹麥語: Sild。這是德國最北疆,緯度上已經超越德國與丹麥的日德蘭半島的國界;德國第四大島,德國最北部島嶼,也是菲士蘭群島德國境內最大島,面積約99平方公里。
菲士蘭Friesland是荷蘭最西北的一省,菲士蘭人是個民族,起源於現在荷蘭至北德到丹麥的日耳曼複數部落,在公元前4至2世紀開始融合而形成一個民族,稱為北海日耳曼人。羅馬帝國在公元前12年攻下,開始殖民統治。
當羅馬亡,進入中世紀的權力真空之際,菲士蘭人疆域南下擴張到比利時,以及北德威則河Weser下游(不來梅Bremen與歐爾登堡Oldenburg一帶),之後被法蘭克王國兼併,查理大帝後,西菲士蘭被法蘭克人往西移入,融合後變成後來荷蘭人的主幹。
當時的西菲士蘭,現今的菲士蘭語族已經剩下菲士蘭省,東邊臨近的Groningen已經多數荷蘭化了,但是過了德國邊界的沙特蘭地域Saterland,仍講東菲士蘭語,接著就是西菲士蘭、東菲士蘭、北菲士蘭等離島(到丹麥領內),但是多數菲士蘭人不再居住孤島,剩下寥寥無幾數百人在偏鄉離島還說著母語。
雖然近年來德國在島上小學試圖再生母語,保留當地人文,但是有如大江東去,多數外族移入,我旅行時看到的都是住歐陸來的人,有菲律賓裔的德國太太,他族德國人,所以日常都講德語了,唯一遇到講菲士蘭語的只有公車司機先生,他從城裏開到里斯特自然災害博物館站,我以德語問路與旅遊點時,他以菲士蘭語回答。所以母語復植,成效不彰。
敘爾特島海岸線的形狀世界獨一無二,令人一見難忘,敘爾特島長38公里,最窄處僅1公里寬(就在我畫作『里斯特路』附近),東岸中部有一尖型橫凸半島,伸向歐洲大陸日德蘭半島,海岸線直像毛筆寫『卜』字,喧染在棉紙上(看官可以上網查地圖)。自從1927年,興建長11公里的興登堡鐵路堤道(Hindenburgdamm),把橫凸的半島與歐洲大陸鐵路連結,成為北菲士蘭群島唯一有聯外鐵路交通的島嶼。
美麗的白色沙灘在平坦的西海岸延伸,冰川形成的冰磧石把紅崖推高到30米,島上的最高處海拔52.5米,稱烏尾沙丘Uwe-Düne,康噴燈塔就建在附近,指引了2世紀的北海船隻。
島上散布著史前巨石墓遺迹,農舍屋頂結構與形狀,有若日本白川鄉的合掌屋,很尖的屋頂,以防積雪,由植物-苫Reet(圖8)構成,但是下面牆壁則是紅磚造,這是北德與丹麥房子的材料。出了村聚落就看到飼養乳牛和羊的小農場,以及幾塊古厝散布在原野上,由於景觀保護,有『清靜和寂』之美,讓我更有信心以侘寂美學來表達當地風光。
當下經濟以旅遊業為主,主要旅遊勝地有里斯特List,威斯特蘭Westerland,文尼斯塔特Wenningstedt,康噴Kampen等,敘爾特島為瓦登Wadden海國家公園的西半部,另一部份就是海與日德蘭半島上的海濱地,有諸多角度,也呈現孤寂、樸拙的氣氛。
敘爾特島距離歐洲大陸僅區區9至16公里,海水退潮看來也多處水不及膝,但是不能在上面走路,因為是軟質泥沙會下陷。島上的形狀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轉變,從里斯特天然災害博物館得知,這個過程今天仍在持續,所以有需多工事正在進行著,例如四角錐消波塊(台灣俗稱肉粽),來保護消失的海岸線。
敘爾特島具海洋氣候,因為深受墨西哥灣暖流的影響,冬季確實比大陸稍微溫和,平均高2°C;儘管夏季有較長的日照時間,但是17℃的中位數,反而比大陸陽剛而稍涼,這在旅行時直接可以感覺得到,當回到大陸時,頓覺地球溫暖化之下,德國夏季也有時也感炎熱。
敘爾特島每天平均日照4.4小時,在2005年敘爾特共有1,899小時的年日照時數,高於德國均數約180小時,原因是不斷西風或西北風,讓雲層不能迅速累積,甚至被打得零散。



康噴燈塔 敘爾特島 Leuchturm Kampen, Sylt

位於敘爾特島上,中央高地上,稱紅崖Rotes Kliff上的燈塔(圖9),有著好認的外表,中間一黑色橫條。這是建造於丹麥王國統治期間的1853年,基於『該島最高處應該有燈塔』,終於1856年3月1日開始點燈。值得一提它使用當時最先進的煤油燈技術,還在1855年的巴黎萬國博覽會登場展示。德國建國前,普魯士在1866年戰勝丹麥,奪回主權。二戰後1953年,重新設計外觀,把原來的土黃色磚造(丹麥式)改為現在的式樣(德國風),從此成為許多畫家繪畫的對象。一直到1975年該燈塔都稱為紅崖燈塔。我們全家在2012年真夏時,騎著腳踏車沿著Wenningstedter Weg,一路原始原生種花海陪伴,17°C涼風迎面拂來,好不愜意。



里斯特路 敘爾特島 Listerstrasse, Sylt

敘爾特島北端里斯特村List是德國最北端行政區,也是德語區最北端社區,是人文薈萃之地,因為這裡有少數民族的丹麥人社區與小學,丹麥裔學童可以到隔壁島嶼上丹麥中學,這村裡的人分3種:講德語的外來人,或講本地北菲士蘭語,或是當時丹麥統治時留下來的丹麥人,北邊的丹麥領的北菲士蘭群島,已經被丹麥語取代,菲士蘭語消失了。
有趣的是在中古時代,本島的本村屬於丹麥國王所管,而其它部分則歸神聖羅馬帝國的斯雷斯維希Schleswig伯爵所轄,也一路數百年相安無事。從康噴到里斯特經過敘爾特島最狹窄的頸部,這一條路稱為里斯特路,當年兩國疆界就在這路段上最狹窄處。
我們騎腳踏車一路從島中心的威斯特蘭經過康噴到里斯特,在里斯特路上,看到三部腳踏車,中間一部是女兒的,因為後座上面有一lillifee的粉色小提包(圖10),這是女兒的莉莉菲公主包,三歲時她從我們手中收到一個禮物起,就喜歡上這一系列大小的包包。



里斯特港 敘爾特島 Listhafen, Sylt

在里斯特港看到兩根柱子是小船靠岸時的船塢,遠方有一條白色渡船正緩緩駛入,更遠方就是北海,約莫800公里外,彼端盡頭是英格蘭的新城Newcastle upon Tyne(圖11)。



威斯特蘭的北海 敘爾特島 Nordsee am Westerland, Sylt

威斯特蘭是敘爾特村的一個社區,屬於北菲士蘭群島行政區,在史雷斯維克-霍爾斯坦州。從1905至2008年它曾經是一個市,之後縮編,目前人口接近10,000人。由於它位在靠西岸的島的中心點,沙灘就成為度假旅客的去處,沙灘上有德國特色的沙灘籃子椅Strandkorb,但是這個島上又有一點獨特的式樣(圖12)。進入沙灘要收門票,住宿旅客就附贈門票,而且島上的汽車只能經過鐵路運送過來。藍子椅裡面有一些人在休息,當時快要下陣雨,許多人趕緊避雨去了,大雨時還下了冰雹,這裡的北海是我見過天氣改變最快的地方,比荷蘭北海岸的海牙Kurhaus的薛文您根Scheveningen海岸還要善變,強勁的西風直接吹進這北海孤島,雲層的善變,從我畫作就可以得知一二。



為何追求澄清、透明?

在遙遠的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時代,人類祖先自海洋而生,因為單細胞生物始於海洋的水與電解質,所以生命的動力與原罪都在追求水,例如:人依水畔而居,旅人到了山林鹿谷尾,追求的就是那原始的水源,可能是有瀑布或清流,甚至於是一處可供旅人療癒疲憊身心的野溪溫泉而已(圖13)。吾人內分泌更不用說,都是為了保存水,而有抗利尿激素等來水平衡,與保持電解質的醛固酮等。
水給人的印象就是澄清透明,所以老子曰:上善如水。
水透明到晶瑩剔透,就成了人們度假的幻想,記得2003年到奧地利史都拜谷Stubaital的Jaegerhof hotel度假時,為的就是有山泉水的游泳池(圖14),與奧地利排名第一的水療浴。在和熙的陽光下,涼爽的山風拂面,旅人戴上蛙鏡在泳池內看到不可思議的折射,造成比鑽石還要晶瑩剔透,讓人愉悅。
奧地利人是我見過最無視人類這一付臭皮囊的民族,老少男女就穿著『無縫的天衣』,無拘無束地在這20多種水療癒中,回復疲勞。我這一邊東方儒道教養、一半邊日耳曼化的旅人,也無接縫、無斷訊、無跳針地遊走在這兩種文化中。
人類喜歡水,遠超人類的自覺,例如聽到水聲,心情寧靜而入睡(圖15,德國黑森林地方的Hotel Bareiss,人工湖水邊,架起許多躺椅,人們就聽著水聲而休息),所以有人販賣流水聲、海浪聲、松濤的CD。人們還在羅馬時代引流山泉水,製作了許多噴泉,一方面降低溫度,一方面享受水聲與欣賞水的美景,而心情愉悅(圖16羅馬四河噴泉,面前就是恆河河神)。
日本以水取名的料亭、清酒(圖16A)、旅店不勝枚舉,以水入歌詞的演歌也不計其數,而繼續在地演變。所以我認為:澄清透明者,莫若水也。追求澄清透明,唯有透明且自然的水彩,才能表達我內心澄清透明的『水』影像(圖 17),我相信唯有水彩,才能表現水的澄清與透明。



為何追求樸拙、孤寂?

東山文化(ひがしやまぶんか)指室町時代中期的文化,源自足利幕府八代將軍義政(1436年-1490年),在京都所築『東山山莊』為中心,融合武家(武士具貴族的官系)、公家(在天皇邊的貴族,後來專指文職大官)、禪僧等文化而再發展出來的新文化,其中慈照寺(銀閣寺)(圖18, 18A)為東山文化的代表性建築,以及中樞神經。從京都東山誕生的茶道(圖19, 19A, 19B, 19C, 19D, 19E, 19F, 19G)、華道(圖20,花就是人心,表現生命)、庭園(圖21, 21A)、建築(圖22, 22A)、詩歌等多樣藝術也開花結果,1467年應仁之亂之後,戰火已綿延人間,隨著文化人的逃離京都投奔地方諸侯,而浸透到各地庶民的生活中,促成日本至今數多文化誕生,以及日本文化中美學的主流。
義政與其祖父足利幕府第三代將軍義満所創的『北山文化』(圖23表現富麗堂皇的金閣寺,是日本國國王的炫富權力表現)相比較,義政的『東山文化』跳脫富可敵國、王公的、華麗的形式,進入幽玄、樸拙、低調到不行的『侘・寂』美學意識,是印度、西域、河西走廊而中土、東瀛一脈蛻變,「禪美學」的開花結果。
臨濟宗大德寺派大本山-大德寺(daitokuzi),在日本京都府京都市北區,山號「龍寶山」(ryuhouzan)。本尊釋迦如來、大燈國師宗峰妙超開基,歷代以來名僧、國師輩出,更是茶道文化的智庫,更對日本文化產生很大的影響寺院,諷刺的是無神論的織田信長橫死後葬本寺。
南派中心的龍源院中有4個深奧的庭園,可以說明侘寂美學:
龍吟庭(ryougintei),北庭,是室町時代的名庭,須彌山式枯山水,表現青苔之美,上有三尊石,(圖24, 24A, 24B)。
南庭,這是方丈前庭,白沙中配置青苔與石組,表現龜鶴造型,稱蓬萊式庭園(圖25, 25A)。
東庭以日本最小石庭,東滴壺,造型為一滴水造成的水波紋開始,蔓延到廣闊的大海洋(圖26)。
在庫裏的南邊有一小庭,阿吽(a un)石庭,真言宗的咒文,意譯為『宇宙始末』。其中滹沱庭(kodatei),所代表的意義有陰陽。在最裡頭有一個印度教樣的突出物,代表陽極。夏天經過細竹簾,是一個絕佳賞心期(圖27, 27A)。
媚俗是世人的通病,表面花花綠綠,但是打開之後千篇一律,似乎大腦中沒有裝軟體,人云亦云。人既然有想法,就會有差異,有差異就會顯現特色,宇宙中就沒有拷貝,僅此一幅真蹟,這不叫孤寂是什麼?假如宇宙中無可取代,那不就最寶貴的物件嗎?但是卻沒有令人暈眩的外表,不仔細看,鑽石在礦坑中還是不易被發現,這不就是樸拙嗎?是以莊子曰:聖人無名,聖人絕對是一個平凡到不行的行者,但是有不同於凡人的作為。



風景事物處處有禪意

聽到的是巴哈的中提琴無伴奏奏鳴曲/組曲、小提琴無伴奏組曲音樂,眼前是一片南德的丘陵、湖水、森林與遠山,內心的美學卻是『年代久遠的木造農家融入丘陵間,有草食動物畜養其中,呦呦鹿鳴,食野之苹,底下的澄清、透明的湖水與自然的青山(圖28),與天地同長久,我這種美意識可能建在抽象的『侘・寂美學』,所以人類相通的是內心深處的基本神經傳導成分,而不是在於花花綠綠的末節語言。
再說在北義大利的南替若爾Suedtyrol,這是德語區,保留古木材在新建的三溫暖區內,在山區仍然可以看到無數樸拙小屋(圖29),德國與奧地利漸漸看不到了,這不就是侘寂嗎?
再聽聽看約翰布拉姆斯的F–A–E Sonata - Free but Lonely" (德語: Frei aber einsam),不就是「自由而孤寂」,聽布拉姆斯音樂,感到他的思慮纖細,20歲以前就在音樂作曲上成道,所以它能夠在中年做出自由而孤寂,這種與禪宗美學一致的音樂與題名。
所以『禪美學』在大腦皮質裡,是靈長類最高級的中樞神經裡的軟硬體寶藏,也存在世界各地的風景裏,只是多數人放任它被垃圾資訊掩蓋,未能善盡保存之責而已。



40歲禪室的迸發

住院醫師的日子,如果不是在研讀醫學專業,就是在為去德國留學做準備;從德國回來後也一直專心在研究領域裡。雖然沒有作畫,其實心中對於接觸藝術的渴望也沒有中斷過,不管去到任何國家,都會到當地的博物館、美術館體驗,無形中學習各國的文化精華,提升自己的意境。
四十歲的時候,去了一回京都,行程的第四天,知恩院的聲明佛唱令人沉醉,從本殿中走出來,下階梯看到正對面有一座中古時代的茶庵。這座庵的還有門,很矮小得爬著進去,裡頭的茶室有紙筆墨四寶,靈感一來,忍不住拿起畫具就隨興揮灑起來,一落筆就畫成了一個圓,這個圓後來就成了刊印在1998年畫展畫冊內頁的第一幅畫。1995年我正好滿四十歲,那一年也是日本平安京建都1200年紀念,繪畫的興致似乎是被這樣的緣分觸動了,一畫不可收拾。回國前途經東京,從此與到日本最大的繪具店「世界堂」,也結了緣,買了各種顏料與紙筆,從此常常想去逛逛。
因為不同時間不同光線,不易比較,我一本科學訓練,把不同牌子的顏料,畫成色版,單色與混色,在同一張紙上,從近距離、中距離來細究各個廠牌的不同色相,然後再測試退色,一半在陽光下,另一半在陰暗處,我發現專家級的Holbein、Windsor & Newton 、Schmincke牌 Horadam、與Rembrandt,直到今天為止,都絲毫不退色,栩栩如新,再測試不同畫紙,的確雅敘牌的發色最澄清透明,saunders Waterford series與Windsor & Newton的適合淡彩,發色較不飽和與彩度不足,日本系水彩紙較便宜一些,但是喧染性就差一截了,不列入考慮。近來常去德國買到Hahnmuhle的較白色,各種系列都好,不愧世界最老水彩紙廠,尤其Da vinci級的最能透明,與澄清發色。畫家朋友都沒有這種經驗,多數問其工具,只知道進口紙,有時連重量g數都說成磅數,更沒聽過或想過作比色,或測試退色。
我因為所有媒體都試過,所以有主見地選擇了透明水彩,也選擇透明度高、顏色自然、飽和的品牌。18年來熟捻了畫具、紙張、顏料等技術因素,內心澄清、透明、樸拙、孤寂的修行也更加具體,所以這次畫展成功傳達我『侘寂』心給與會的大家。



Taiwan und Deutschland gemeinsame Ausstellung

Vorwort
Konfuzius sagte: haben Freunde aus der Ferne kommen, Vergnügen es? Im Auftrag der Chinesich-Deutschen Verband für Kultur und Wirtschaftverband an Freunde weit weg von Deutschland begrüßen zu dürfen. Der Philosoph Zeng sagte: Freunden über Kultur zu treffen und mit Freunde arbeit man zusammen an die Barmherzigkeit. Ich habe Gemaelde der deutschen Aquarell Landschaft mit deutschen Künstlern zum 80 jaehrigen Geburtstag des Verbandes mit Freude erfüllt.
Ich wäre gerne meine Gemälde von allen Medien verwendet werden zu versuchen, aber leider ist die medizinische arbeit am Wochenende wirklich zum eigenen kreativen Zeit übrig sehr begrenzt, so dass die Kunstleben ist nicht genuegend.
Dieses Mal mit Wasserfarben aus Schmincke Horadam Deutschland, die höchste Lichtechtheit dank hochwertiger Künstlerpigmente. Ich hoffe, dass künstlerische Leistung von den Herstellern haben, meiner Meinung nach klar, transparent, reinigen Sie die Stimmung, aber nicht leuchtend rote und grüne Kunststoff-Kitsch eine Farbe in der Nähe des natürlichen Herzens, um die Natur von Licht und Schatten zu verbinden.



Creationbeschreibung des Herrn Dr. habil. Chien-Te Hung

Leuchturm Kampen, Sylt
Zu der Zeit, als Sylt zum dänischen Königreich gehörte, erteilte König Friedrich VII. von Dänemark im Jahre 1853 den Auftrag, einen Leuchtturm auf dem höchstgelegenen Punkt der Insel, dem Roten Kliff zu errichten. Dies war auch bis 1975 der ursprüngliche Name dieses Leuchtfeuers. Der ursprünglich verwendete Leuchtapparat mit Petroleumspeisung war zur damaligen Zeit eine technische Revolution, die 1855 auf der Weltausstellung in Paris gezeigt wurde. Bis zum Jahre 1953 war der Turm gelb-grau, die Farbe der verwitterten Klinker. Erst dann erhielt er seine markante schwarz-weiße Tageskennung. Aufgrund seiner markanten schwarz-weißen Farbgebung ist dieser Leuchtturm beliebtes Motiv in der Malerei.

Listerstrasse, Sylt Listhafen, Sylt
Die Insel erstreckt sich über 38,0 Kilometer in Nord-Süd-Richtung und ist im Norden, am Königshafen bei List nur etwa 320 Meter breit. Zu den einheimischen Sprachen der Insel Sylt zählt zum einen das Friesische. Die Sylter Mundart wird Sölring genannt. Mit den Mundarten von Föhr, Amrum und Helgoland bildet sie die inselnordfriesische Dialektgruppe, die sich deutlich vom Festlandnordfriesischen abtrennt. Sölring unterscheidet sich von den anderen Inselmundarten durch die größere Anzahl von dänischen Lehnwörtern.
Wir fahren mit dem Fahrrad von Kampen nach Lister Hafen ueber die Lister Straße, die im schmalsten Hals der Insel liegt. In diesem Bilder sieht man drei Fahrräder, der in der mitte liegt gehoert zu meiner Tochter. Da es eine kleine rosa lillifee Tasche im Fahrrad liegt.
Beim Liester Hafen Bootssteg auf zwei Säulen.

Nordsee am Westerland, Sylt
Westerland (dänisch: Vesterland, friesisch: Wäästerlön oder Weesterlön) ist ein Ortsteil der Gemeinde Sylt im Kreis Nordfriesland in Schleswig-Holstein und ist Hauptort der Nordseeinsel Sylt. Von 1905 bis 2008 besaß Westerland das Stadtrecht. Der 40 km lange Sandstrand im Westen der Insel mit über 12.000 Strandkörben ist in weiten Bereichen nur gegen Kurabgabe zugänglich. Es wird regnen am Westerländer Hauptstrand , wo die Nordsee ist die schnellste, die ich je gesehen habe, das Wetter ändert.

圖1:繪畫聯展開幕式賓主合影

圖2:佈置聯展會場

圖3:連綿的腳踏車道

圖4:原始的灌木林與花海

圖5:好吃鮮嫩多汁的烤鴨

圖5A:在List的煎鮭魚-平目魚塊

圖5B:餐廳稱為Backstube充滿陽光。

圖6:公車後能夠承載6部腳踏車,方便單車族回程。

圖7:雙語的敘爾特,是德國少見的火車站。

圖8:由苫組成的合掌屋頂是人類共同的文化遺產

圖9:康噴燈塔 Leuchtturm Kampen, Sylt

圖10:里斯特路上的三部腳踏車 Listerstrasse, Sylt

圖11:里斯特港 Listhafen, Sylt

圖12:威斯特蘭的北海 Nordsee am Westerland, Sylt

圖13:位於青森縣界的十和田湖,有幾處也溪溫泉。

圖15:黑森林Hotel Bareiss人工湖旁容易入睡。

圖16:羅馬四河噴泉,面前就是恆河河神。

圖16A:上善如水被清酒公司利用。

圖17:上善若水,水澄清,透明吸引著人們的鄉愁。

圖18:1995年銀閣寺在初冬中,展現東山文化總本山的松柏綠意。

22圖18A:東山文化的中心在2006年楓紅時節。

圖19:1998年仁和寺的簡易茶席 3

圖19A:1998年仁和寺的簡易茶席 2

圖19B:1998年仁和寺的簡易茶席 1

圖19C:2009年4月3日真言宗御室派總本山仁和寺的簡易茶席

圖19D:井關老師著秋裝行茶道。jpg

圖19E:東京植物園內的現代風和食飯後提供抹茶與三盆糖。

圖19F:京都美濃吉本店竹茂樓的抹茶表現店家收費水準的茶碗。

圖19G:井關老師的茶懷石便當,呈現樸拙的美感。

圖20:井關老師家的華道,茶道家都能插花,並遵守自然界採集的花的原則。jpg

圖21B:2010年 東福寺方丈西庭,表現「井田市松」的四季折折的色彩變化。

圖22:這是德川家康所賜,給人文家阿彌陀光悅在京都的居所,現已成禪寺。

圖22A:京都嵐山大河內山莊鑑於昭和末期

圖22A:南庭的青苔與白沙一硬一軟。

圖24:龍吟庭(ryougintei),北庭,是室町時代的名庭,須彌山式枯山水,

圖24A:龍吟庭最能表現青苔之美。

圖24B:龍吟庭的另一邊。

圖25:方丈前庭,白沙中配置青苔與石組,表現龜鶴造型,稱蓬萊式庭園。jpg

圖26:日本最小石庭,東滴壺,一滴水造成的水波紋開始,蔓延到廣闊的大海洋

圖27A:阿吽(a un)石庭的另一邊。

圖28:南德邊境的Ferchen

圖29:南替若爾在dolomites山麓的古樸木屋。
統計資料
  • 今日參訪人數: 70
  • 參訪人數: 199865
  • 文章總數: 179
  • 回應總數: 0